预防未成年人犯罪,家长该怎么教育孩子?近几年,低龄未成年犯罪屡见不鲜,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,国家已经开始强制推行亲职教育了,也就是说,孩子犯错,家长要被强制教育,年幼不是法外之地,别纵容孩子的小恶,以免以后变成大恶。 未成年人犯罪,是多种原因叠加的结果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,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内因和外因两大类。其内因主要是家庭教育不当导致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,暴力倾向,交友观不当等;外因则是家庭、学校和社会引导、教育角色的缺失导致孩子法律观念淡薄、辨别是非能力差等。因此,想要避免孩子未来犯罪,当外界因素不可控时,家庭教育就尤为重要了。 暴力倾向,离孩子并不远 可能很多家长认为用暴力倾向来形容孩子有点过于严重,如果家长过于溺爱孩子,无论他是骂人,还是殴打别人家小孩子,甚至是推到孕妇,都以“他还是个孩子”为借口逃避责任和教育,就会导致孩子认为语言攻击和身体攻击是好事,增加未来犯罪的可能性。但也不建议采用体罚、谩骂式的教育方式,大量的数据表明,习惯用暴力惩罚孩子的家长,其孩子更容易产生暴力行为。 过度以自我为中心 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,首先是因为自身的生理因素,其次是家庭教育的缺失。由于孩子年龄还小,所以会简单粗暴的以自我为中心。加上长辈的多度溺爱,让孩子过分看重自己,认为地球都要围着他转才行。对于这样的孩子,如果在成长过程中不能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或欲望,就会促使他犯罪。 错误交友观 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”可以完全反映同伴对孩子的影响,未成年人犯罪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团伙性,为了不被集体排斥,他们会盲目跟随犯罪。这点与孩子在小时候缺乏独立性培养,导致孩子依赖性强有关,独立性强的孩子会充满自信、乐观进取,而依赖性强的孩子会退缩、畏惧、依赖心强、容易盲从。 家庭教育,为孩子塑造坚实底线 1、要给孩子塑造正确的三观,知道什么事能做,什么事坚决不能做。 2、要避免溺爱、专制的教育方式,增加孩子的共情教育,教会他换位思考,知道自己给予别人的伤害会带来什么样的痛苦 3、通过让孩子独立思考等方式培养孩子独立人格,不然也容易跟随别人犯罪。 4、孩子犯错时要适当地惩罚,让孩子意识到做错事会被惩罚,当然不能使用暴力方式。 5、要避免孩子从图书、手机、电脑、电视等渠道获得暴力信息,形成用武力解决问题才是正确途径的观念,尤其是男孩子。 6、营造温馨家庭环境,提高孩子的幸福感,避免孩子因为家庭原因产生心理问题。尤其是离异家庭和留守儿童,家人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,给予关爱,必要时求助心理医生。 虽然孩子还小,但随着刑法最低年龄下调,孩子也不能逃避法律责任。今天的小恶,在家长以爱为名的纵容下,终究会演变成未来的大恶。所以,父母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,不能松懈。
文章分类:
教育分享
|